当西方国家在为持续援助乌克兰问题而绞尽脑汁、焦头烂额之时,朝鲜却已经悄然变成了俄罗斯战场上的“秘密盟友”。从派兵支援到提供军火、从签署战略协议到实际的战场配合,普京的选择日渐清晰:朝鲜,比那些西方盟友更加可靠。美国在援乌问题上举棋不定,欧洲则在观望中摇摆不定威海期货配资,而平壤的实事求是,让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局中多了一张稳妥的底牌。
2024年夏季,一场外界忽略的高规格国事访问在平壤悄然展开。6月18日,普京罕见地访问了朝鲜,并与金正恩签署了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。这份条约绝不仅仅是一纸普通的联合声明,而是一份具有实战效力的政治文件——其中明确规定,如果一方遭遇军事攻击,另一方必须“无条件”提供军事支持。普京此行的目的显然不只是外交礼节,而是为了寻找到一个不讲条件、无需议会批准、且绝对可靠的盟友,而金正恩显然乐意提供这一承诺。
展开剩余87%这份条约,实际上就是朝鲜对俄罗斯的“战场投名状”。朝鲜不仅表示要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,还承诺提供兵员、武器和技术力量的全面支援。条约签署后不到一周,俄罗斯外交部便开始安排朝鲜特使团与俄军总参的对接。关键时刻,普京似乎获得了一位值得信赖的战略伙伴。
更具象征意义的是,9月13日,金正恩罕见出访俄罗斯远东地区,视察了太平洋舰队基地、导弹研究中心等核心设施。期间,俄方安排了“实弹演练”,为朝鲜领导层提供了实际作战的演示,让朝方熟悉俄罗斯军队的作战逻辑。这一系列动作显然已不再停留在“战略合作”的外交层面,而是进入了战术层面的实操对接。
在苏联解体后,俄朝关系曾经一度陷入尴尬。朝鲜多次希望维持与莫斯科的亲密关系,但因俄罗斯经济衰退和外交重心转向西方,朝鲜始终未能如愿。然而,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却为两国关系的“重捆绑”提供了机会。条约生效后,俄罗斯迅速在乌克兰战场上推进“朝鲜援助计划”。兵员短缺、弹药供应不足、工程设施受损等困扰俄军多时的问题,在朝鲜的帮助下逐渐得到了缓解。
随着战略合作的推进,战术响应也加速了。朝鲜派遣了一批又一批“无军装”的人员前往俄远东训练中心,并随后逐步部署到乌克兰战区。这一过程严格保密,直到乌克兰前线报告捕获了一些朝鲜籍战俘,才暴露出朝鲜在战场上的实际介入。
普京此举不仅是外交上的胜利,更是在战略博弈中的重要棋子。随着西方援助进入瓶颈期、乌克兰战场陷入僵局,朝鲜的迅速支援无疑为俄罗斯提供了宝贵的“雪中送炭”。这也标志着俄罗斯军事联盟的转型——不再依赖欧美表态或期待制裁松绑,彻底转向非西方盟友,尤其是像朝鲜这样“话少行动快”的伙伴。
仅仅在条约签署不到四个月后,战场就发生了显著变化。2024年10月25日,乌克兰国防部发布了一个“异常战斗力报告”: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某个据点,一支“不明身份”的外籍部队与俄军配合默契,战斗迅速,尤其擅长夜战和小规模渗透作战。乌军初步判断,这支部队既不是车臣部队,也不是瓦格纳的遗留部队。直到在战场残骸中发现了印有朝鲜文的军事口令手册,外界才意识到,这支部队来自朝鲜。
朝鲜兵员为何能迅速融入战场?首先是朝鲜军队具有极强的组织性——他们训练有素,听令严格,纪律性强;其次,朝鲜的作战风格与俄军高度契合——两国军队都擅长阵地推进、炮火协同和重步兵渗透作战;最重要的是,朝鲜军队对“伤亡”几乎不敏感,执行力极强。这些特点让他们迅速成为俄军在战场上的“中坚力量”。例如,在库尔斯克方向,俄军由于弹药短缺和防线薄弱,频频失利。朝鲜特战队进入阵地后,不仅主动清理雷区,还帮助修建战壕、设置防御圈,甚至填补了防线的缺口。俄军士兵在电报中描述:“他们像从地下冒出来一样,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。”
到2025年4月,俄罗斯总参谋部也首次承认,在库尔斯克的战斗中,确实有“友军”来自朝鲜,且在防御与反击任务中表现出了“极高的执行能力”。
朝鲜的支援不仅仅局限于兵力。2025年6月18日,俄罗斯宣布接收了5000名朝鲜工程兵和扫雷专家。这些部队被部署在俄控区,用于战后重建与地雷清除,再一次证明两国的合作已经超越了战术层面,进入了后勤支援的阶段。朝鲜工程兵在乌东战场上修复铁路、道路、工事等设施,为俄罗斯恢复战时供应线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相比之下,西方的援助节奏则显得步伐缓慢且杂乱无章。美国的援助往往陷入预算紧张、议会批准难、国内舆论波动等困境,交付周期延长,武器种类繁杂,难以满足俄军的即时需求。而朝鲜的支援却是一种“只问结果、不问条件”的方式。俄罗斯无需签署繁琐的协议,无需满足附加的政治条件,也无需担心国内的反战情绪。这种“没有顾虑”的合作方式,对正处于困境中的普京来说无疑是“雪中送炭”。
截至2025年6月,情报显示,已经有近万名朝鲜人员以“工程师”“扫雷员”“技术顾问”的身份在俄罗斯控制区执行任务。这一规模已经超出了常规战术合作,迈向了半常规军事融合的程度。
朝鲜出于自身地缘安全的考量,以及对抗美韩联盟的长远部署,选择支持俄罗斯;而俄罗斯则找到了一个能够填补西方空缺的“可靠伙伴”。这一切表明,朝鲜的“暗棋”正在悄然改变整个乌克兰战场的战略格局。
普京的心态也发生了显著变化。在战争初期,他试图与西方保持外交缓冲,试图拉拢印度,依靠天然气利益讨好欧洲,甚至在2024年初释放出“恢复美俄关系”的信号。表面上看,普京似乎仍抱有恢复美俄关系的幻想,但随着战争的深入,现实让他不得不做出新的选择。
2024年冬季,乌克兰军队重新夺回北顿涅茨克部分阵地,俄军的后勤压力骤然增加。西方的制裁逐步升级,财政封锁几近极限,弹药断链、前线伤亡、士气低迷等问题让克里姆林宫的“缓冲期”幻想彻底破灭。同时,西方援乌政策进入“选举模式”,美国大选临近,援乌议案屡屡被搁置,欧洲内部分歧加剧,援助的节奏完全无法跟上俄军的需求。
这时,朝鲜给俄罗斯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的方案:有多少兵员、多少弹药、何时到位,承诺一次性到位,不会撤回,也不会缩减。面对这一“解渴”的方案,普京没有任何犹豫。随后,俄罗斯的智库递交了一份评估报告,指出如果继续等待西方援助,俄军前线将面临系统性失衡,需要迅速重新配置资源。而朝鲜,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缺。
普京逐渐收紧了对欧美外交的试探,转而集中火力打造与朝鲜的军事命运共同体。2025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